治疗方法:
药物:血竭20g,红花15g,桃仁15g,栀子30g,伸筋草30g,鸡血藤30g,乳香20g,没药20g,桂枝30g,香樟木50g,透骨草30g,附子10g,将上述药物加水2000ml,浸泡20min,煮沸30分钟,趁热熏蒸患处。
汤药温度下降适度后,放入患部浸泡,外洗,同时活动患关节。每次熏洗30分钟,每天2~3次,每日1剂,14天为1个疗程。下肢关节损伤,早期免负重活动。
骨关节损伤是暴力作用引起关节外韧带、肌肉等软组织的一种损伤,属于中医“筋伤”范畴。
祖国医学认为伤筋引起的肿胀、疼痛,是由于人体受外力损伤后,累及气血经脉,气血运行不畅所致。所谓“跌扑闪挫,卒然身受,气血俱伤病也”,“气伤痛,形伤肿”,筋脉破损,血溢脉外,气血凝滞,流通不畅,故见肿痛。
骨为干,筋为刚,筋伤后,刚之不刚,故见活动受限。肢体损于外,则气血伤于内,营卫有所不贯,腑脏由之不和。所以,筋伤的病理机制是气滞、血瘀,其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,消肿止痛。
药理学认为中医熏洗作用可直接使中药化学成分刺激皮肤感受器,发挥某些化学作用,另外通过热力的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,解除因外伤引起的毛细血管功能紊乱,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,提高组织细胞的活力,使创伤的组织得以修复。
急性关节损伤早期(损伤48小时内)一般不宜熏洗治疗,以免加重局部出血,不利肿胀消退。
本方中血竭、红花、桃仁、乳香、没药、透骨草、伸筋草、鸡血藤等药有活血去瘀、舒筋活络作用;栀子具有凉血止血,消肿去热作用;
桂枝有温通筋脉,通阳化气作用;附子有散寒止痛,祛寒除湿温经作用;香樟木含有挥发油,加热后有祛风湿、通经络的作用。
诸药合用,共奏活血祛瘀、消肿止痛、舒筋活络的作用。本方是治疗跌打损伤的经验方。